-從人類身上分離出來的自然產(chǎn)生的干細胞已經(jīng)用于治療幾十年了。這主要涉及到原代細胞的移植,如造血干細胞(HSC)和間充質干細胞(MSC),以及最近的多能干細胞(PSC)衍生物的移植。

 

細胞工程技術的出現(xiàn)引領了 新一代基于干細胞的療法,極大地擴展了其治療用途。這些下一代干細胞被用作 遞送系統(tǒng),用于改善藥物和溶瘤病毒對頑固性腫瘤的輸送,并且還被工程化為具有血管生成,神經(jīng)營養(yǎng)和抗炎分子,以加速受損或患病組織的修復。此外, 基因治療和基因編輯技術正在被用于制造干細胞衍生物,其功能、特異性和反應性都比天然細胞更好。

總的來說,依附于基因與細胞改造的新一代干細胞治療技術,目前主要被應用于兩大領域, 藥物的運輸細胞治療。

 

干細胞具有天然的腫瘤遷徙特性,也就是在輸入體內后會自發(fā)的向腫瘤組織靠攏,因此在干細胞中包裝抗癌藥可以使這些藥物更易于進入腫瘤和/或轉移灶,同時降低全身毒性。

目前,神經(jīng)干細胞(NSCs)與間充質干細胞(MSCs)已經(jīng)被廣泛地應用于抗腫瘤藥物的傳遞研究中,因為它們相對而言不具有免疫原性,并且會響應腫瘤分泌的趨化因子,血管生成因子和/或炎癥信號而向腫瘤遷移。其中最有前途的方法是利用干細胞裝載前藥轉化酶、細胞凋亡誘導因子基因或溶瘤病毒(OVs),這些方法均已通過臨床測試。

下一代 干細胞本身也可以作為治療劑,在免疫腫瘤學、組織修復和遺傳疾病等多種應用中發(fā)揮作用。在免疫腫瘤學中,下一代造血干細胞(HSC)可以通過其多譜系移植能力提供長期的抗原特異性免疫,而下一代多能干細胞(PSC)的分化則可能提供“ 現(xiàn)貨型”抗原特異性免疫療法。

為了用于組織修復,對干細胞進行了改造以使其過表達神經(jīng)營養(yǎng)因子,抗炎性細胞因子或血管生成因子,從而促因損傷或疾病而受損的組織的愈合或恢復。最后,為了治療遺傳性疾病,下一代干細胞被用于提供長期的酶替代,以糾正或消除致病突變的影響。因此,在確保安全性的同時,提供長期持續(xù)性治療的工程方法對取得足夠的治療益處是必要的。

使用TCR或CAR的工程T細胞進行過繼細胞療法已經(jīng)探索了數(shù)十年。在血液腫瘤中取得的的顯著臨床效果使美國FDA批準了兩種靶向CD19的CAR-T細胞療法,Kymriah(Novartis)和Yescarta(吉利德/Kite Pharma),用于治療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復發(fā)/難治性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。目前還正在開發(fā)更多工程化T細胞療法以針對多種癌癥,同時也在HIV等領域進行探索。

在眾多開發(fā)方向中,也有興趣在于在干細胞(包括HSC,MSC和PSC)領域中應用TCR和CAR技術,以期延長抗原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時間,擴大其應用范圍,以及產(chǎn)生現(xiàn)成的抗原特異性細胞療法。

 

基因治療旨在為具有致病性遺傳突變的患者提供糾正性、功能性基因替代。將基因治療應用于HSC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領域,可作為遺傳性血液病、原發(fā)性免疫缺陷等的治療選擇。

例如,2016年5月,EMA批準了葛蘭素史克(GSK)公司的離體HSC基因療法Strimvelis上市,用于治療腺苷酸脫氫酶(ADA)缺失導致的嚴重聯(lián)合免疫缺陷(SCID)(GSK于2018年將其出售給Orchard Therapeutics公司,現(xiàn)在由Orchard Therapeutics出售)。此外,2019年6月,EMA還批準了藍鳥生物的離體HSC基因療法Zyntelgo上市,用于治療12歲及以上的非β0/β0基因型輸血依賴性β-地中海貧血(TDT)患者,在今年1月中旬,這款基因療法在德國正式推出上市,進行商用。

其他基于HSC的基因治療產(chǎn)品正在臨床試驗中。例如,近期發(fā)表的一項關于成功慢病毒遞送的HSC基因療法治療Fanconi貧血患者的臨床研究和自體HSC基因療法用于治療HIV相關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研究(I期試驗NCT02797470)正在進行中。除了HSC外,利用干細胞的基因療法也正在探索用于治療其他遺傳性疾病。

干細胞的體外基因編輯可以針對內源性基因位點,以覆蓋或糾正基因突變?;蚓庉嬤€可以用于破壞特定位點的基因表達,以改善體內功能,或在其他情況下,改善患者體內細胞的持久性。到目前為止,在各種臨床前實例中,已通過基因編輯實現(xiàn)了對誘導多能干細胞(iPSC)中致病突變的校正,而對HSC的基因編輯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。

 

在過去的50-60年中,干細胞領域發(fā)生了巨大的變化,一些已經(jīng)獲批上市應用于臨床。作為一類保有有增殖分化功能的細胞,干細胞有著其獨特的治療優(yōu)勢,同時,如果要進入臨床使用,每種類型的干細胞也都有自身的一系列挑戰(zhàn)需要克服。例如基于HSC的療法的HLA匹配所需的時間和精力,關于獲取胎兒組織來源干細胞的倫理困境,以及過去的MSC和心臟干細胞臨床試驗失敗或基于PSC療法的致瘤風險等。

通過使用工程技術方法有望克服其中一些挑戰(zhàn),這些方法可提高其特異性和功效或將應用范圍擴大到新的治療領域。目前,干細胞治療技術仍在不斷前進并快速發(fā)展著,有望給更多患者帶來治療的可能。

 

發(fā)表評論

我們將不會公開您的電子郵件地址。必填項已用*標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