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干細胞儲存已經(jīng)成為健康管理的新方式,從陌生到熟悉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、關注這項健康“黑科技”。有關心自然有疑惑,畢竟這項技術在我國還未全面普及。
今天,就帶大家用3分鐘時間,解答大家關心的那些有關干細胞儲存的問題吧!
并不,或許你未曾了解,干細胞與人類的羈絆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。在1950年的時候,科學家們發(fā)現(xiàn)將細胞移植到遭受致死劑量輻射的動物,能夠挽救生命!
1988年美國科學家詹姆斯湯姆森分離出人類胚胎干細胞。同年美國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報告,小鼠肌肉組織的成體干細胞可以橫向分化為血液細胞,此后,世界各國科學家相繼證實,包括人類的成體干細胞,具有可塑性,從而掀起了全球成體干細胞的研究熱潮。
1999年和2000年世界權威的美國科學雜志連續(xù)將干細胞列為當年的十大科學突破之首。
干細胞的“干”譯自英文“stem”,意為“樹干”和“起源”,干細胞就是一個起源細胞,它具有強大的自我更新復制、分化與歸巢潛能,可以在人的體內分化出各種各樣的細胞,在醫(yī)學界又被稱為“萬能細胞”。以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為例,其在體內或體外特定的誘導條件下,可分化為脂肪、骨、軟骨、肌肉、肌腱、韌帶、神經(jīng)、肝、心肌、內皮等多種組織細胞。
人類的生命過程中,絕大多數(shù)細胞需要不斷地更新,如皮膚的表皮細胞28天更新一次,胃細胞7天更新一次,小腸細胞3天更新一次,紅細胞120天更新一次,肝臟細胞500天更新一次,骨細胞的更新需要7年……不管是什么樣的細胞,都有一個從新生到凋亡的過程,而干細胞的功能即是控制和維持這些細胞的再生,哪個細胞凋亡了,干細胞就立馬分化出相關的細胞去補上。
憑借這些強大的特性,干細胞在各種機體損傷類疾病、組織退行性疾病以及再生醫(yī)學方面都擁有著巨大的潛力。
干細胞來源于人體的很多部位,以間充質干細胞為例,它可以來源于骨髓、臍帶、胎盤,也可以來源于脂肪。我們現(xiàn)在熟悉的儲存方式,就是儲存新生兒臍帶、胎盤中的間充質干細胞以及乳牙干細胞。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新生兒出生后帶來的臍帶胎盤中有非常豐富的干細胞。譬如,來自臍帶的干細胞占5%到10%,主要是間充質干細胞;而來自胎盤的干細胞占約90%,包含大量的間充質干細胞。而且,使用和提取干細胞對新生兒和媽媽都沒有任何傷害,并且在用于治療各類難治重病時,有非常好的效果和潛力,因此也被稱為人體的備份器!
干細胞儲存指的是將干細胞從不同的人體組織中分離培養(yǎng)出來后,再經(jīng)過檢測鑒定,然后將其凍存于-196℃的深低溫中,以便于在臨床需要時可以將干細胞復蘇用于給病人回輸,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間充質干細胞是目前醫(yī)學界采用率很高的疾病治療的 “原材料”,在抗衰老、提高健康水平、免疫調節(jié)、組織器官修復、再生醫(yī)學以及未來應對各類難治疾病方向都有很大應用潛力。
目前,全球已批準了10多個干細胞藥物上市,大部分都是與間充質干細胞相關。此外,截止2020年5月18日,據(jù)臨床研究數(shù)據(jù)庫ClinicalTrials的檢索結果顯示,關于干細胞的臨床研究涉及上百種疾病,譬如干細胞治療骨關節(jié)病、糖尿病、帕金森癥、視網(wǎng)膜病變、心腦血管疾病等。
此外,儲存了干細胞,由于其免疫原性低,適用性極高,全家人皆可使用。
越來越多的人存儲干細胞用于未來治療。在2018年至2022年,全球干細胞存儲市場預計以13%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。
干細胞已經(jīng)成為當今生命科學的前沿和熱點?;诟杉毎迯团c再生能力的再生醫(yī)學,有望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醫(yī)學難題,幫助人類實現(xiàn)修復創(chuàng)傷和病理組織、治愈終末期疾病的夢想。干細胞冷凍存儲如同生命的存儲銀行,等待著未來的科學發(fā)展,為生命健康保駕護航。